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距 离

时间:2014-12-31 11:50:49  发布人:  点击:2730次

 

距 离
 

郭淑琴

我是一名地理教师,自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决心当名好教师,当一名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岁月走过了20年,回首往昔,自己也正按着当初设定的目标努力着。虽没有什么成就,可总觉得也问心        无愧,似乎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中。 但这一感觉从我认识并有幸与胡世民老师一个教研组以后改变了。他像一缕晨光,穿透我静谧的丛林,打破了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平衡心境,让我不安与自责,让我对自己走过的路加以重新审视、思考,对比着老师的一切,让我真正看到的那长长的距离……

距离一:态度

   胡老师是一名出色的政治老师,与我们相似的教着“非主要课”,然而他却那么执着,敬业,对自己的科目那么的热爱。而我似乎有过不尊重自己科目的想法,人云亦云的说过“副科”、“破地理”之类话。而胡老师对自己的学科从未有如此态度,他热爱自己的学科,执着政治教学。正因为他的热爱,才把政治课讲的那么好,那么精彩。境由心生,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行动就会改变,行动改变,结果就会改变。所以,改变对学科的认识态度是关键,学习胡老师就要从改变心态开始,爱自己的学科,热爱并执著,敬业并乐业。

距离二:备课

老师的课讲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听过他课的老师、学生都被他精彩的45分钟深深吸引,回味无穷,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备课。我读了老师写的《我是如何备课的》这篇文章,内心触动很大。一直以来,自己也努力备课、潜心灯下。但看了老师的是如何备课后,自觉差距很大。他不但努力备通课本的每个知识点,更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关联性与融合性,注重课堂的纵横拓展,易于接受。对讲课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的教法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他的这些备课方法,使我获益匪浅,收获颇多,也将加快自己的脚步,缩短这一距离。

距离三:知识

老师教政治,但他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是我们公认的“胡字典”,“工具书”,不论我们问政治、历史、地理,老师都令我们豁然开朗。时间长了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每遇疑惑必求教老师。这得益于他孜孜以求、博览群书、时刻学习的品质。相反,我除了自己的科目外,似乎对其他科目不感兴趣,甚至是“盲点”。现代的教学,需要各学科融合、渗透、关联,没有绝对的、孤立的知识单元,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多元的知识架构。这一点,与老师距离遥远,但一定要缩短这距离,且刻不容缓。

距离四:做人

和胡老师认识5年了,和他在一个办公室也4年多,每天早晨,都会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拖地、打水,常年如一日,天天如此,从无怨言,我每次看到这一切心里都肃然起敬。为人师,不仅解惑授业,更是育德培行,学生不畏师严畏师正,学生不畏师能畏师行。清华校训的“厚德载物“正是此理。所以良好的品行,坦诚的胸怀,积极的心态,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卓学博,道通天下的境界。老师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与楷模。这点我们不该有距离,假如有,也必须赶上!

最后,给老师几句评语:以书为友,知根探源;以生为友,关心倍至;以师为友,互助互学;以校为家,无私奉献;与时同步,开拓进取。我们曾学过很多英雄、楷模,都镜花水月,遥不可及,而老师就在身边,是我们查找距离的标尺,前行方向的航灯。感动你的是英雄、楷模,可是真正改变你的一定是你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