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英语中,job一词可以译为“工作”,多指用作谋生手段的工作。而career虽然也可译为“工作”,但是主要并非指仅仅为谋生所从事的工作,而是指个人的事业,所以多译为“职业生涯”。从“谋生手段”到“事业”,其中境界差之千里。
《心灵成长》上刊登过一篇《你的工作观在什么层次》的文章,文中把工作观分为六种层次(境界):
一、工作就是使命
像马丁·路德·金,甘地和特丽莎修女这样杰出的人,往往将工作与生活合二为一。当把工作看成使命时,我们就会愿意把生命投入到我们的信仰中。一些政治领袖、医生、教师等,均属于这一类型。这种工作观产生的能量是不可思议的,会使得员工不计回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然,这和“工作狂”完全是两回事。“工作狂”们虽然喜欢把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但他们往往陷入一种充满了绝望的努力中,整个过程缺少快乐,也就是说,他们并非在享受工作本身。而当将工作看成使命时,人们会从工作中得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对能够从事这一点工作而心存感激。这与我们的职位或者工资无关。
二、工作就是天职
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准备为你所从事的工作献出生命,你就不像那些为了使命而工作的人那样,将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地糅合在一起。但是,当你将工作当成天职,就需要你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郑重的承诺,这远非凭借短期的兴趣就可以做到的。
三、工作就是专业
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这个人成功地完成了相关领域的学习课程,大部分还通过了某种资格认证。关键在于,这个人的“地位”和他的行业之间应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希望不断超越自己,能够成为业内的精英。他对本专业、本领域内的同仁,或者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团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希望在工作上“变得更在行”。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更看重业内人士对他的评价,而不是一个某一阶段才会为其服务的“老板”。
四、工作就是职业
当对于你来说,工作是职业时,那就意味着,你一直在致力于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有效率的工作。你希望不要闲得无聊,甚至可以不在意从事这份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承担很大的责任。无论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你都觉得可以接受。一个组织内若有大量的持这种工作观的员工,其变革和发展相对要容易很多。那些希望工作、生活都非常充实的人,拥有非常强大的潜在能量,他们可以在管理规范的组织中完成伟大的事情。
五、工作就是赚钱
持有这种工作观的员工,跳槽变得非常容易。他们主要因为通过这份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充满热情,也仅仅通过加薪可以使其受到激励。
六、工作都是暂时的
这主要是指那些喜欢无拘无束的人。这些人认为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一种不幸,认为工作只是为他们实现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提供资金支持。他们认为生命中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暂时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本质上,持这种工作观的人没有任何错误,但若希望激励这样的员工却是非常困难的。
显而易见,以上六种工作观,从上之下,层次逐渐降低。我们处于越高的层次,就有越多的动力去努力实现目标。换句话说,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完成得更加出色。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须准备献出生命。但通常情况下,对于组织和个人来说,将工作观上升到更高层次,对提高绩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按此工作观来度量胡世民老师,大家就可以发现,胡老师的工作观至少已在第二种境界上:积极响应了命运的“召唤”,把教育工作作为了自己的天职,一丝不苟地努力践行着。所以,教育教学工作绩效突出,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作为管理者,应该找到一个方法,使得自身和周围的人的工作观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作为员工,我们也应该好好考量一下:既然绝大多数人此生不可能再换其他的工作,既然我们此生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要同这份工作息息相关,既然命运已经选择了我们从事这份工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机缘,努力把job提升为career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