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我是如何备课的》体会

时间:2014-12-31 11:47:33  发布人:  点击:2800次

 

学习《我是如何备课的》体会
 

张雪

在看了胡老师的《我是如何备课的》这篇文章,深深地被触动了,也被打动了,更被感动了。不禁为胡老师的认真严谨而唏嘘惊叹!这和自己平日的备课比一下,深知自己的不足。

首先,就“每堂课前,我都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笨功夫”上就不够。新课改以来,教材也有了一些变化,而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教材上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备透研究透,而只是将这节课学生必须需要了解的和掌握的备的比较精到,而其他的就一带而过甚至不提,这样致使在课堂上知识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有所缺乏,当学生在问及和知识点相关的其他问题时,我就感觉力不从心,无言以对。这说明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还缺乏很多的“笨功夫”。没有很精心细致的研读教学大纲和教参,也没有充分入微的参透教材。正如胡老师引用的马克思的话:“研究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而我在占有材料上还是不够充分。

比如在上《天上人间——壁画》这一课时,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再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时,有一个这一时期历史背景的介绍: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的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上千年的佛教壁画,共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当我将这段话讲完时就有个学生在下面问:十六国时期是什么时候?这时我非常尴尬,因为我也说不清这一时期的具体时间,我只有说回去看看历史书而搪塞过去。下课后我立即回去查了查这一历史时期。如果我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将要讲的这些内容都备透,将这一课所涉及道德历史知识也弄清楚明白了,就不会出现在课上的尴尬。

通过上完这节课我已知在备课期间不仅仅是只备自己的专业学科,所有的学科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所以以后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横向的,也要纵向的,多多掌握材料占有材料,不断充实自己,像胡老师那样,做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

其次,在“每堂课的课前课后,我都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下一番功夫”这一点上,也深感不足。

备课时必须备学生——备学生的原有知识固定点、备学生的兴奋点、备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在上《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这一课时,由于在课前没有好好地备学生既不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情况,致使在有的班级上的不理想。我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觉得《猪龙玉雕》和《玉龙》这两件古代著名的玉器是学生们所熟识的作品,由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或熟悉的东西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导入新课,备完课后我还觉得万事俱备就等着到课堂上上课这股东风了,可是一堂课下来我就象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很不理想,学生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件玉器是什么东东,甚至连我国还有这一时期的文化——红山文化都不知道,有的还说,这么丑的东西怎么能看出美?听了这些,我又伤心又觉得可气,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真想骂他们“无知”。再说了,这些东西以前初中都学过。后来一想,不怪学生,我估计他们初中都没上过美术课,因为“皮肤科”嘛!我只能在自己备课上找原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玉器的价格很感兴趣,纷纷问,这是古董,得值多少钱啊?于是我回去将课件进行了调整,在导入新课部分换成了一些标有价格的玉器,有些真是价值连城啊!还给他们讲了“价值连城”这一成语由来的故事,这一下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课也好上多了。所以,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也必须要备学生。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自勉:备课是教学的指导,是无人喝彩的演练。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情,目标的设计要有多元性和层次性,要能体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从而分解目标在互动合作中达成目标。这就是喝酒的启示——大小杯与目标分解和群体的互动效应;备课中对学生的自我探究与教师的问题导引必须处理好,否则要么满堂灌要么野放牛。这就是导游的启示——在“导”中“游”与在“游”中“导”;备课既要追求丰富性和多姿多彩,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没有吃不饱的顾客,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就是自助餐的启示——一切从需要出发;备课不等于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变数,考虑到场的效应。为完成授课计划,而强硬实施教学,或者毫无选择地照章施行必将造成教师尴尬学生不买账的后果。这就是经济学启示——订单式教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