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晶
想起刚来2中的时候,因为刚刚上班且住在学校宿舍,所以常在办公室备课,早来晚走,有时去政史地组找同伴时,常能碰见一个男老师也在,那才知道胡世民老师。胡世民老师虽然是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了,但是一直都坚持早来晚走的备课,很佩服。2年后,我回高一做了班主任,很幸运的和胡老师做了一年搭档。那时就想,终于可以向胡世民老师好好学学了。每到政治课,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坐在教室里“听课”—说是听课,不如说学习更准确。从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课前提问,……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直到下课和学生说再见,胡世民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都缺一不可并做了充分的准备。正像胡老师在文章中说的:没有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就绝不会有课堂上教师的挥洒自如,妙语连珠,灵光突现,亮点频出,也不会出项学生们一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踊跃投入课堂学习的情形,更不可能出现课堂上师生精彩的互动和智慧火花的不断碰撞。听胡世民老师上课,感觉是一种享受。我想,之所以能给我这种感觉,应该就是胡世民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备课的结果吧。
上班7年了,一直都很敬佩胡世民老师,特别是在这次教师论坛上胡世民老师把他自己是如何备课的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不仅深受震撼,也同样备受鼓舞。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要学习胡世民老师的这些方面:
(一)
每堂课前,1,首先要认真反复的阅读教材,了解此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2,认真阅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此课的内容目标,提示及建议和高考纲要中就此课内容设置的考点,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常常只是问问我师父或问问高三的老师这个知识点高考考到什么程度,很少自己去看《课程标准》,更别提每堂课都坚持这样做了。今后我要坚持结合《课程标准》去备好每节课,也希望在集体备课中体现这一点。3,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借助教学参考书,逐字逐句的反复阅读教科书,直到将教材搞懂搞熟为止。对于数学来说也一样,教参常能给我很多恰当的解释,并且能有一些相关的托展性的资料,以丰富教学素材。4,为了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必须走进题海。通过做多套练习而整理出最好的习题。要坚持每堂课都这样做并不容易,以前到新教材教学时我都会准备4或5本练习册,可是真正好好做的也就2本。我相信,只要抽出时间,有胡世民老师这样的榜样,坚持多做练习册和其他教辅材料,在课堂生尽量避免只是列举学生手头拥有的练习册上出现的例题,而是列举课后见不到的例子,以防出现知识只是“换了一件马甲”学生就认不出的结果。胡世民老师幽默的语言给我们道出了要多做题的真谛。
(二)
每堂课前,必须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要反复推敲教参,而不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像胡世民老师一样精心选择教学案例,精心设计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活动,仔细琢磨启发,引导学生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把教案一个环节也不落的完整的写好。
我要谨记胡老师在文中说到的,每堂课多于学生来说都是唯一的,珍惜给学生上的每节课,尽量不留遗憾。要想做好这点,必须要像胡老师学习,好好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