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理健康

大连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时间:2015-04-18 10:14:40  发布人:  点击:6046次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原则,切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我校心育工作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我校德育工作整体规划思路为依托而开展进行。工作目标如下:
1、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性教育,协助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协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诊断、治疗或转介,从而协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如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心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剧大赛等,以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序有力有效的开展实施
二、具体措施
1、学生三预机制
⑴预防:心理辅导课的开设
我校主要通过校本课程《青春心主张》的途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提升教育。学校心理辅导课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机制以及改进措施。心理教师要及时参加大连市学科研讨活动。
针对不开设心理辅导课的高一、高三年级,学校心理服务中心每学期都分别对其或聘请专家、学者分别对其进行心理讲座或辅导。比如高三年级的考试焦虑调整,高一年级的入学适应教育等。
此外,也通过学生社团、宣传板、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及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⑵预警:心理档案与转介机制
学校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逐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特别心理需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接触与干预。
同时,学校建有心理辅导的转介机制:①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可转介给心理辅导教师;②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负责辅导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当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要及时联系班主任及校方负责人和学生家长,建议家长及时将学生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辅导和治疗。
学校逐步完善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并保证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⑶干预:心理辅导室建设
    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对少数有中、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我校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一般5-10人)”的形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与干预。
学校心理辅导室有《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并有规范的心理辅导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下午七、八课对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免费开放,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心理辅导教师在工作时间应保持各种联系方式的畅通。学校心理辅导室有个别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并定期召开或参加心理辅导工作者交流会议,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此外,学校心理辅导室还应针对某时期的某一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与干预,如大型考试前针对较严重考试焦虑学生的“减压心理工作坊”等,并对辅导内容及时记录、评价、交流、总结。
2、心育环境建设
学校心理服务中心还致力于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通过橱窗、校园广播、校刊(《捷报》等)、网络、学生心理社团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此外,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增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教师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让广大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同时有效预防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
3、心育资源开发
学校能积极拓展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聘请顾问或与校外心理辅导机构建立联系等方式,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提供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此外,学校心理服务中心通过参与课题研讨或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4、心育德育结合
德育心育相整合,“同心同德”同育人,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德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发展取向。必须探索适合我校的德育心育相结合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德育、心育各自不同的育人优势,资源互补、节时增效,共同促进我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学校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外聘专家、学者)协助我校班主任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从而能在班级建设和各项活动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演出、广播、网站以及班团会、社团、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共同融入德育及心育内容, 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成长发展。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日常管理与服务之中
    管理和服务不仅是实施德育的途径, 而且也应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其中,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家校合作之中
在开展德育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重视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应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心育结合的其他模式。
三、保障机制
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1、政策、制度保障
   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如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心理教师职业保障制度等,用制度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良性、持久发展。
2、经费、物质保障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经费及物质的保障。心理专业书刊的购置、课程材料的使用、咨询室日常耗材、心理社团的活动、心理宣传栏的素材、校外资源的利用等,总之,一切活动的有效开展都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切实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队伍、人才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应逐步建立在校长或书记的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应持证上岗。学校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取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及报酬。
⑵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各类观摩研讨、在职培训及专家督导等活动,从而增强心理教师的自身防护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⑶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助人成长的能力。
四、工作流程
1、计划先行
每学期初,制定好本学期具体工作计划;每一项活动开展前,均应制定好具体的行动方案,详细说明活动目的、内容安排、所需条件等。
2、提请审核
   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计划及具体活动方案均应上报我校心育主管部门审核,审批通过后,方能实施。
3、组织实施
   方案通过后,由学校心理工作室教师协同相关部分,具体组织实施心育活动内容。
4、存档备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方案、过程材料、总结反思等资料,每学期均应整理存档,以备审核及后用。
    本方案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大连市第二中学德育处
大连市第二中学心理服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