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钰
放假前的教师论坛上,胡世民老师《我是如何备课的》一番演讲使我颇受感触。会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也是兢兢业业的,但是和胡世民老师相比,真是相去甚远,差距悬殊。
与胡世民老师做了多年的同事,他的认真工作的态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对他印象深刻,我想,真正能打动学生的是他对教师这份工作的热爱,是他对教学孜孜以求、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他百科全书般渊博的知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执着。而与他相比,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巨大不足和差距。
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胡世民老师的满腔热情值得我学习
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连他从事的工作都不热爱的话,怎么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胡世民老师工作也是十多个年头了,他的工作热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随时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上课过程中,他抑扬顿挫的话语总是在不断地提醒学生认真听课;下课的时候,他对学困生的谆谆教诲也总是映入我们的眼帘;课后批改作业的认真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而不失工整的教案凝聚着他辛勤的劳动……而反思一下自己,十余年的工作时间,刚工作时的激情已经在慢慢地消退,在工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遇到问题时常常是不求甚解……这些与胡老师的工作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听了胡老师的演讲后,我触动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同样也要满怀热情,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胡世民老师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值得我终身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真是寥寥无几,而胡老师却是这少数中的一位典型。实际上,从胡老师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看,应对高中学生真是绰绰有余,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停止学习的脚步。备课过程中,他会参考大量的材料来扩展自己的教材,争取更详细地占有材料;寒、暑假的时候,他都会针对下学期要讲的内容来阅读更多的专业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平时看新闻联播,看报纸的时候,他都会细心地留意那些可以用在自己课上的材料,紧跟时政热点,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政治理论的时候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因此学生都称胡老师为“百科全书”,这样的称谓用在胡老师身上并不为过,因为这样的称谓是胡老师日常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决定的。而反思我自己,在课余时间总是想休息放松自己,有些用到的专业知识往往是临时抱佛脚,用到的时候才想起查资料,想到这些不禁会对这样大的差距感到羞愧、汗颜。
三、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胡世民老师备课过程中的耐心细致值得我终身学习。
和胡世民老师同组多年,此刻,我的脑海中所呈现的,都是他认真备课的身影。每天早晨,当我走进办公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胡世民老师伏案备课时那孜孜不倦的身影,每天午休,当我们聊天休息时,胡世民老师依然是静静的坐在角落里认真地备课。下班时办公室最后一位离开的一定是胡老师。作为一位老教师,胡世民老师完全有经验、有能力上好每一天的课,可是,他依然以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去准备,而不是凭经验、吃老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胡老师的课总是那么受学生欢迎。在一般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怎么会上得引人入胜呢?在胡老师的课上就能做到这一点,在他的课上,他总是能做到引经据典,联系最热的时政要闻,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他的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而这些是与他耐心细致的备课密不可分的。这一点,是我们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学习的!尤其是要学习他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反思我自己,在日常备课的时候,往往不是很细致,有些问题不能够挖掘出来,正因为如此,有的课会免不了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胡老师作为我工作的标杆,不断地向他看齐,力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们常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了胡老师这样的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力求做一根燃烧的蜡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