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国军
新课标下的备课是一种生成性备课。这种生成性备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课前的教案预设--课中的教学调控--课后的教学反思。
语文备课要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的目标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一、课前备课
1、浏览教材
新教材发下以后,要利用假期总体浏览教材的总体比安排情况,把握教材的大致内容。
把握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内容及在整个高中知识、能力方要求的地位。
2、把握考点
对照考纲,以考纲为指导,把知识内容、能力要求等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一课。
3、预设教案
课前备课即教案预设,要粗线勾勒。如果教案设计精心过了头,就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因而,这样的设计更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是否教得成功。而新课标则侧重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案框得太死,何来自主?统得太严,如何合作?套得太牢,怎能探究?因此教案预设宜粗不宜细。
预设的教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湖北省的语文教育名家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独到的见解,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搭设好平台,应着重设计教学思路,设计主问题(话题),设计能力训练点等。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
1、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二中的学生素质不是很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本节课学生哪些内容学生已经了解,哪些内容可能知道或者一知半解,哪些内容还不了解。
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学生已知的内容入手,选好切入点,做到“温故”,为“知新”做好铺垫;对于学生一知半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补充通过交流、互助完成;对于学生不了解的难点,教师要逐步引导,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完成,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
2、设计好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脚本,一堂课学生的收获多少关键在于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的逐步完成,教学的设计要通过哪些环节,每个环节要提出或解答哪些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要通过什么形式完成,都应该是课堂设计的重点。作为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文本,它的解读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话题)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而不应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3、课堂的调控
在教学中我们都有同感,就是在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往往会出现达不到预想效果的情况。
这可能是在我们调控课堂方面出了问题。在备课方面可能是我们设计的问题不大适合学生,那么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下提问的方式,引导的方式。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法,有针对性的设问。再者,教师的准备一定要充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背景知识一定要准备充分。
三、备好尊重这节课
我们的学生素质不是很好,从小学到初中,受到表扬,赢得自信的时候不是很多。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如何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是我们必备的一课。那就是要备好某同学擅长做什么,什么样的问题谁可以回答得怎样,让学生在课堂赢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尊重,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与学中来,进而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通过学习胡世民老师的备课体会,我感觉到,在备课方面,做得还不够,要尽量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