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充分的准备。作战,要有方案;施工,要有蓝图;教学,同样要有教案。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备课。备好课是上课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备课这一环节。但只是先研读课本,然后参看教参,然后围绕课的内容去涉猎一些课外的知识去设计教学。今天听了胡老师在教师论坛上的讲话,让我对备课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胡老师说:“备课是一件艰苦乏味,消耗大量精力的工作,但又是一件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的工作。”每位老师都能深刻体会到胡老师前半句话的含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后半句。胡老师却用它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工作,是他人生的莫大享受;读书,是他生活的最大乐趣。”他不是班主任,却比许多班主任来的早,走得晚;这绝不是夸大事实。因为我每天早上来的就很早,可是很多时候,他比我来得还早。他,已经年近不惑,却有着许多年轻人都难以启及的旺盛的精力,他每天早来晚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和备课上面,并“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备课被胡老师幽默地成为“十月怀胎”。的确。没有细致入微的备课,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就不会有教师课堂上的从容镇定,挥洒自如,妙语连珠,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课自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自然不能取得成功。因为在胡老师看来,对学生负责是“至高无上的”。最令人敬佩的是胡老师在认真写完教案后,总是努力挤出一定的时间在头脑中认认真真地进行课前预演。这是很多教师难以在备课过程做到的,或从没有做过的。
听了胡老师“我是如何备课的”报告,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差距和不足。胡老师备课过程中的几个“下功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每堂课前,我都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笨功夫。其次,每堂课前,我都在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上下一番苦功夫。再次,每堂课的课前课后,我都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下一番真功夫。最后,每堂课前,我都在教学预演上下一番精细功夫。”
语文的教学在备课的环节上要比其它学科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向胡老师学习。不断学习,深钻教材,对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知识点,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要全面把握,了解其基础情况,努力提高自己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到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谈吐自如的上好每一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