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丽君
我从一九九四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年了,备课写教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案也写有二三十本了。我从刚开始的备课照搬照抄教案到如今看书看教参就已经心中有纲从容上课,所以我曾经以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备课写教案非常花时间,束缚教师的手脚,尤其是对于二中这所普通高中的"普通"学生这样浪费生命又是如何的不值,再有就是教授同样的课写同样的教案,明明知道是以前写过还得再写一遍,费时费力,一遍一遍苦海无边,直到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的狭隘。
"每堂课前,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笨功夫."
"每堂课前,在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上下一番苦功夫."
"每堂课前课后,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方面下一番狠功夫."
"每堂课前,在教学预演上下一番精细的功夫."
"笨功夫""苦功夫""狠工夫""精细功夫",仅仅是为了上一堂课,我想每位老师都会做得到而且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每上一堂课都要求我们这么做,那么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的确,对于每位老师来说备课都是"一件艰苦乏味,消耗大量精力的工作",但如果说备课又是"一件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的工作",这个观点还有人认同吗?
然而就在我们的周围,就有着一位拥有近二十年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老师却一直还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的工作,每堂课都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就是我们每个二中人都深为敬重的胡世民老师.一直以来,胡老师除了取得了傲人的教学成绩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之外,还赢得了历届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在全校乃至大连市都有很高的声誉.
看过胡老师的文章,听过胡老师的讲座,再想想胡老师身先士卒的做法,我深深为自己汗颜,同样是老师,同样是二中的有些教学经验的老师,同样每天面对的都是"普通"的二中学生,为什么备课的观念却天壤之别呢?为什么自己总认为自己已经问心无愧竭尽己能了呢?
"每一堂课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唯一的."振聋发聩。是呀,自己不也曾经做过学生吗?自己不也深深感恩于高二时的数学老师蒋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吗?自己不也曾经在精心准备好《我与地坛》这堂课时,在课堂上让那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感动垂泪吗?自己不也曾经在精彩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而陶醉欣喜吗?但是,更多的时候我却淡忘了这些,自己好象更多的是在埋怨二中的教学任务批改任务过于繁重,好象在计较学生给予我们的成就感荡然无存,好象在八小时之外不愿意再想想与备课或学生有关的事情……反思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十几年前对教学的一腔热情已经逐渐冷却,曾经单纯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已经逐渐在家庭、孩子教育、父母健康等问题中淡化了,曾经对学生的爱也被自己更多地转移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的关注上面,而今面对胡老师的这一切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胡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一直以独特的形象、掷地有声的语言,以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教育着学生、感染着学生,这次也深深感染了周遭的我们。我想,我尽管没有胡老师独特的形象,没有胡老师高亢的嗓音,没有胡老师渊博的学识,但我可以将自己的这番感慨转化为动力,可以向胡老师学习做个“学习型”老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立足教育本职,为学生们献出一片无私的爱心。
尽管我曾经极其不喜欢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老师的形象,但是此时的我却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对自己和所有同事的心情了,那就让我自己也争取如胡老师一般化作二中校园里的一只尽力吐丝的“春蚕”一炷绽放光芒的“蜡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