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源自心底的崇敬

时间:2014-12-31 11:31:6  发布人:  点击:3097次

 

源自心底的崇敬
 

   

张敏

    我对胡老师敬业的认识不只是在教师论坛的这次交流当中,而是从他做我的课任老师那一天开始的,至今已经四年半了,我一直以此为幸!因为这种班课任的机缘,我对胡老师了解地自然更多,也就更增加了对他的敬佩。这次论坛上他主要谈了备课环节,作为一位优秀教师,我看到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像他的备课一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我想结合胡老师讲的四个方面说说我亲眼所见的胡老师的备课工作,这对我始终是一种触动。

(一)“首先,每堂课前,我都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笨功夫。”

    胡老师在这部分中提到的“将春节固定在每年阳历24日的事例”的的问题讨论,正是教育局马局长来我校听的那堂课上设计的。那节课我一直在班级门口站着听完的,本来只是想在刚上课时看看学生的状态,我就在教室前门那驻足了一会,可是听着听着我就听进去了,觉得胡老师讲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生动,结果不知不觉就听到了下课。这足以证明胡老师的课备的精彩,每个问题都能吸引人。我也替学生们感到幸福,在我的印象里,政治这个科目是有些枯燥的,而在胡老师的课堂上却没有这种感觉。

    胡老师还提到“我让学生课后做一本练习册,而我会在课前做三种或四种练习册。”真是这样,因为胡老师每次留作业时都是这样的“来,同学们:《世纪金榜》翻到36页,选择题做124567911、……;大题,第18题做,19题思,20题认真思,21题这是一道非常好的题,是07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做并认真思。”从这个留作业的过程不难看出在留作业之前胡老师对这些作业题研究的有多透。留卷子的时候,他也总会把有问题的地方在留作业时就指出来,让学生改正或者注意。而我们能有几次是这样留作业的呢?

(二)“每堂课前,我都在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上下一番苦功夫。”

    我们一般的老师,在备课时都是查阅一些参考资料,然后按照上面的进行筛选后在课上进行讲解,好一点的是多看一些材料,择优选用,而胡老师不仅是看的多,而且贵在想的多,他不迷信于书上所写的一切。他会在自己反复思考之后再定重难点。这做起来是太难了,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他的教案并不追求整洁漂亮,而是看起来非常饱满,字很小很密,还经常往上补充东西。

学校要求课上讲的与教案上的内容一致,这确实是教案存在的真正意义的体现,但我觉得关键不在于此,而是先想成熟后写,还是写完以后照着讲,这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只能靠自觉了。说心里话,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想得很成熟再形成教案再去上课,不容易做到。很多大学里都是以教师能不用讲案上课为荣,这也是一种表面,当然不是提倡大家无案上课,而是更高的境界——案在心中。学校检查教案是必须的,至少可以对教学有个基本的保障,但我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达到“案在心中”的程度。其实胡老师正是这样的榜样,这就是他说的另一个环节了。

(三)“最后,每堂课前,我都在教学预演上下一番精细功夫。”

胡老师在用心地写好教案后仍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他会把这些字面上的东西全部放入自己的头脑中,那就是一遍又遍地记忆。就像试讲一样,他会把每个环节先自己讲一遍,我经常看到他坐在那里自言自语,那就是他“背课”的过程,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未免烦琐,甚至笨拙,但是要想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是需要这样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胡老师会把一些细枝末节都记下来,还会不断完善之前写好的教案。这么做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只靠上班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胡老师每天都会在七点之前就到校,一点不比班主任来的晚,在打完开水之后他就投入到工作中了。有好几次晚上下班时,我看到他还在办公室里小声地“试讲”,在我让他早点回家时,他总是说“备完了就走”。我们大部分人只是记一个大纲而已,与胡老师怎能相比?

(四)“再次,每堂课的课前课后,我都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下一番功夫。”

胡老师说“我经常找一些学生进行简单的交谈”,在我这个班主任看来是“太经常了”,几乎和我们作班主任的差不多。下课、午休、自习经常会看到胡老师找学生谈话的情景。而且在谈话的过程中,胡老师还会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比如让学生站直站好再开始谈话,还会教给学生做人的一些道理,胡老师至少相当于半个班主任。

我以一个班主任的角度讲了一些我看到的胡老师的做法,我的体会也在其中,对他除了源自心底的崇敬,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像胡老师这样敬业,何愁教育不发展,但现实做起来可是难之又难,尤其对教育行业中占大多数的有家庭有孩子的女教师而言。我会一直以他为榜样的,因为我真的觉得胡老师的生活是特别有价值的。最后说一个我常有的想法,每当看到电视、报刊上报导一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时,我都会想他不一定比胡老师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