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听完胡世民的《我是如何备课的》,我深受启发教育。同样作为教师,与胡世民相比,感觉自己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又认真学习了他的报告,进一步领会文中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胡世民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及将来如何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向胡世民学习,向校长汇报一下。
一、认真研讨教材,把握教学方向。
胡世民在报告中说“每堂课,我都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笨功夫。”他是谦虚的,即使是“笨功夫”,每天都在践行也会成为神功。其实他所说的“笨功夫”也就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阅读教学大纲,把握知识体系,了解教材的每个章节之间的必然联系,弄清每一堂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是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就是这些常识性的问题,这些每天必做的功课,自己真的按照一个教师的标准做好了吗?我承认是做了一些,但离胡世民的做法还差的很远,自己的功夫还很不够,还需进一步努力和加强。
1、每备一节课,都要了解这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向胡世民那样,认真阅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此课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以及高考纲要中就此课内容设置的考点,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借助教学参考书,反复阅读教材,把所教知识点搞懂搞通,把最准确的知识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出现任何偏差与错误,进而把知识变成学习上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教与学的目标。
3、在备课时就要阅读大量的练习题和教辅材料,提炼出有效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典型事例和习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写好每个教案
胡世民在每堂课前,都能做到 “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上下一番苦功夫”,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前在这方面我认识的不足,以为把知识交待清楚,不出现错误也就够了,总是忽视了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其实语文教学更需要这样的设计。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传授,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在讲《雨霖铃》的时候,在备课时我想,这是一首婉约词的代表,也是我最喜欢的宋词,但如何让学生喜欢呢?我精心设计了导语,而且准备了很有感情的美读,确实效果不同凡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极大的激发,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只是个很不起眼儿的设计细节,如果我们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都能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就不会担心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潜心研究教学,倾注自己的心血,认真写好每一个教案,把备课时的智慧火花灵感闪电都记在我的教案中,把它们完好无缺的献给我的学生们。
三、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要熟悉了解每个学生。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情绪很大程度来源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的交流。为此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
高二上学期的一次教学相长,有四名学生对我的教育教学不满意,当我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心里非常着急,为什么我一直努力教学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呢?后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这几名学生都有各自的原因。一个同学说,我从小学到现在都没好好学过语文,对语文学习已经失去兴趣,而你总是催促我交作业,却不知我为什么不交作业,因为我看那些阅读就像看天书;其中有两个学生说,老师你在背诵默写上对我们要求太严太高了,在短时间内我们就是背不下来,再说我们的其它作业太多,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背诵课文,完不成任务就要受到惩罚……除了找对我不满意的学生谈话,我还和各个层次的学生沟通,平时多到学生中去,了解听课、作业及学习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对教学有帮助的信息。在对学生了解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对学生的有关情况真的不够熟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备课时就要为学生而准备,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在教学中研究学生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看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了显著改变,我也尝到了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的甜头。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胡世民为榜样,还要坚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上自由放飞快乐地成长。
做为一位老教师,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知识和钻研的课题,感到任重而道远。由于生活的变迁,我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也更加热爱我的学生。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我的学生们,以校为荣,为建设二中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