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上午,以《用行动践行仁爱之师》为主题的我校第十届教师论坛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
什么是仁爱之师,仁爱之师的标准是什么,仁爱之师仅仅存在于重大事件中还是体现在普遍存在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明确回答的问题。
仁爱之师的标准应该是从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并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我们不能把仁爱之师仅仅理解为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仁爱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本次论坛是围绕着仁爱之师的话题展开的。一般说来,仁爱之师必须具备一些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技术或者方法。袁爱武、孙晶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学习证明了上述要求的正确性。
仁爱之师重在实践,任何原则、标准都必须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有意义。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本、二本升学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提高与高三教师的奉献精神、科学指导、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张敏、鲁明阳老师就是高三群体的突出代表,她们把对学生的爱贯彻在教学中,贯彻在管理中,贯彻在一言一行中,贯彻在每一天,贯彻在每一件事。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激励着学生们的干劲儿,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成绩的取得是必然中的必然。
方嘉沫老师是我校教师的杰出代表,她二十多年如一日,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她的忘我工作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师。
仁爱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我们的具体行动中,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仁爱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以实现我们的学校更快的速度发展。(科研室孙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