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青春之声 | 铭记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兴中华
时间:2023-12-18 16:21:19 发布人: 点击:2064次
1937年12月13日,对于中华民族和所有中国民众来说,是一个沉重而耻辱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同胞都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者攻入南京,对已经卸下武装和停止反抗的军警及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持续6个多星期的肆意杀戮。短短40余天,就屠杀了30多万民众,连老人和小孩也未能幸免。这意味着在那比黑暗还黑的日子里,每12秒就有一个无辜的中国同胞葬送在丧失良知的日本人手中。
战争的浩劫,30万同胞惨遭屠戮,南京满目疮痍,哀鸿遍野。1937年,用最惨烈的方式,记载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乃至人类史上最深重的苦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生灵。
“让白骨可以熟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叹息,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是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一段话。硝烟虽已散,国耻民殇不会忘,不能忘,也不敢忘!30多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中国人的生命。这些死难者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温暖的家庭。国家设立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示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向往。
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奋勇前进!南京大屠杀不足百人的幸存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残忍,和平是何等珍贵,而和平则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亡,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与者,我们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中国人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尽管86年过去了,但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一丝一毫不敢淡忘。今天,锦绣中华,山河无恙,告慰同胞,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指导教师:语文组高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