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德育天地 > 大型活动

【国旗下的青春之声】积极创新 勇于实践

时间:2021-06-21 16:8:52  发布人:  点击:4128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绚丽多姿的季夏时节,我们二中高二全体同学满怀激动和好奇来到了大连市普通高中创新实践学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全体高二师生向创新实践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给予我们锻炼、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新世纪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强健的体魄,更应该有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全面发展的意识。

人非生而知之,要想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多年来一直坚守着“深耕农田”,亲身实践的原则,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自己招收研究生时的第一个要求是“一定要下田”。袁老收徒原则的背后道出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用脚步丈量大地,通过眼见为实开拓视野,通过亲身实践以行促知,才能获得全面成长,赢得长远发展。

放眼各行各业,许多在自己领域有所突破的学者、专家,都是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践笃定前行。“天眼”之父南仁东花费12年光阴、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在西南大山的荆棘荒野里跋涉追寻,找到安置“天眼”的最佳地貌;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正是在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奔走中,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带领百姓走上脱贫攻坚致富道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第一时间奔赴武汉,通过实地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重要建议……他们诠释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内涵,也启示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日复一日的积累、力学笃行的实践中汲取灵感、明确方向、寻找对策。

    如果说实践是一条河,那么创新就是实践的源头。20215221040分,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在火星上进行巡视探测的国家。从1970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前夕,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等,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开拓不止。一次次的技术突破,一次次的目标迈进,所有的成就都是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的过程,不断铸就中国梦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国家也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实践的升华。只有实践,才能为日后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创新,才能在实践的泥土中开出瑰丽的花朵。敢于实践并且创新,就如柯莱利手中的曼陀铃,能奏出天籁之音;如穗城的木棉,能燃出特洛伊大火般的热烈;如宫泽贤治笔下的文字,能营造空灵优美的世界。希望同学们抓住这次创新实践的最佳时机,去实践去创新,通过四天的学习,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留下高中时期一段最为美好的回忆。

                                          献词人:邱添

                                          指导教师:郝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