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 > 校本研训

【远志论坛连载5】胡世民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故事

时间:2017-08-09 14:47:44  发布人:  点击:13550次

【按语】:

教育科研是学校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保障,二中教育科研主张更接地气,更加贴近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为此,我校大力提倡开展“小课题”、“微研究”的教育科研活动。科研处确立了远志十度教育科研工作目标,即课题先行要有广度和深度;文化引领要有厚度和气度;舆论宣传要有速度和准度;培训设计要有精度和热度;远志论坛要有温度和风度。远志论坛旨在全面落实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既为专长教师搭建展示才情的舞台,又以此实现教师的碎片化学习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我们就是要以远志论坛引领带动教师不断成长,我们就是要以匠人的精神为您双手奉上精神的玉液:远志论坛——坛坛都是好酒,坛坛甘醇清香!(科研处莫维主任) 

 

 

作者简介:胡世民,中学政治高级教师,199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学士学位,现任大连市第二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大连市教育学会高中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获“中山区优秀青年教师”、“中山区优秀教师”、“中山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大连市知识型职工”、“大连市第二中学校园名师”等荣誉称号。市观摩课获得好评;多次担任大连市高中政治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委,多次参加大连市期末联考命题工作,参编多部教辅材料。开发的《毛泽东诗词赏析》课程在第四届大连市普通高中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教育信条:聚精会神教好书,一心一意育好人。

 

开发校本课程的故事

——兼谈我是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

政治组  胡世民

 

2012年寒假,我编著了自己的第一本教材——《毛泽东诗词赏析》,并于次年获得了大连市高中教师校本课程比赛的一等奖。时间虽已过去了五年多,但当年开发校本课程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2012年寒假前夕,学校科研室孙主任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开发出符合我校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并明确规定在32日前将各自编写的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一并发至其指定的文件夹中。接到任务后,我的头脑马上高速运转起来——自己的哪些知识储备与艺术特色有关呢?思来想去,只有从小到大都比较喜爱的毛泽东诗词似乎与艺术特色还贴点儿边。

确定主题后,我立即展开了收集材料的工作。在这方面,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自己手头有四本这方面的书籍,又有幸得到贵人的及时相助——在午餐闲聊时,跟张淑媛副校长聊到了校本课程的主题,热情的她第二天就把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借给了我。我的劣势在于,当时家里未安网线,因此,必须抓紧假前时间,在学校搜集尽可能多的网上资料——我当时不仅下载了大量的文字材料,甚至把电视文献片《诗人毛泽东》解说词全文下载,而且还下载了与毛泽东诗词相关的大量图片。但是,得自网上的文字材料虽然量不少,但除《诗人毛泽东》解说词外,其余材料的总体质量不高;《诗人毛泽东》的解说词虽然文辞优美、生动感人,但是其电视文学的性质决定了我在教材中不能大段地选摘其中的文句,因此,我在编著教材时不得不手敲了大量的文字。

第二天就要放假了,前期收集材料工作已基本完成。我暗下决心一定在这个假期结束前把《毛泽东诗词赏析》的教材连同课程标准一同编好,绝不把工作拖到上班后。我打算先确定全书的篇目,然后根据确定的篇目逐一地先边阅读各种书籍材料边谋篇布局,然后立即把这一首诗词赏析的教材内容打出来并插好图排好版,如此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谁料,计划没有变化快。刚回家,母亲便通知我从第二天起到二哥家帮助照顾刚上小学一年级、放假在家的侄子。说实在的,我非常不愿意承担这一任务,因为一方面,我得利用这个假期完成开发校本课程的重任,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一向不善于做家务。但是,我清楚,哥嫂但凡有办法,也不会求我去看孩子。于是,我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假期——一边当保姆兼家庭教师,一边当编辑作家。

我在每个周日晚上就必须赶到二哥家,直到下周五下午4点多钟二嫂下班时才能返家。每天的生活通常是起床、吃早饭、清扫、叫醒侄子、催促其洗漱、安排其吃早饭、组织监督辅导其学习(其间我在侄子对面的北屋阅读我带去的5本书籍、做摘抄、写提纲心得)、准备午饭、催促投入地看动画片或打游戏的侄子吃午饭、叔侄共进午餐、收拾餐桌并刷碗、叔侄外出溜达四五十分钟、组织指导督促侄子看课外书(其间我在北屋继续阅读、摘抄、写心得或提纲)……直到四、五点钟哥嫂下班,一天男保姆兼家庭教师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临行前,我本打算利用我哥家的电脑再搜集点资料并完成已读篇目的编辑整理工作,但是,经过第一天的观察,我就知道此计划根本行不通——我发现侄子对网上动画片和游戏的兴趣远超对假期作业的兴趣,虽然对于我提出的只能上网40分钟的要求还是能够听从的,但看得出来关机时他是多么的不愿意啊!为了让侄子能够专心学习,我只能做出牺牲,宁可晚点完成任务,也不在他学习和看课外书的时候使用电脑。于是,我决定在二哥家完成阅读书籍、谋篇布局的任务,回家后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完成文字输入和编辑的工作。好在假期中间,适逢春节长假,哥嫂通过串休又为我多争取了两天时间,这样我共赢得了9天的宝贵时间。在这9天中,我仅休了大年初一,剩下的8天时间都按照每天6000字的目标一个字一个字地前进着。到春节长假结束前,我已将教材和课程标准共计六万二千余字的初稿全部敲完!其后的两个周末,我又进行了通篇文字的校对工作。到假期结束前几天,终于大功告成!此时,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故事讲完了,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是如何编著校本教材的?

首先,我对于自己编著的第一本校本教材是十分重视、高度认真的,它应该像学生们使用的国家教材一样具有完整的结构——不仅具有作为主体部分的毛泽东诗词及其赏析,还应该前有封面、扉页、像样的前言,后有跋。对于前言的撰写,我颇费了一番脑筋:我首先认真阅读了五本书籍各自的前言,然后决定先摘录张校长那本《毛泽东诗词鉴赏》前言中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对于毛泽东诗词高度评价的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语,再自拟一段专门介绍自己开发的《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课程内容及其学习意义。至于跋的写作则省事多了,因为在此之前曾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写过一篇题为《我爱毛泽东诗词》的演讲稿,我干脆把它当作跋,这样既与前言相互呼应,也把我这位编著者拉进了教材中。

其次,我对于毛泽东诗词的选编做了精心的安排。

我按照自编的课程标准的规定决定将毛泽东的20首诗词作为精读课文。那么,选择哪20首诗词呢?我是按照以下两个原则选择的:第一,回避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毛泽东诗词(这一点是由校本课程的性质决定的);第二,按照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原则来选择。据此,我决定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月第1版的《毛泽东诗词》正编部分的42首诗词中做出选择;而对于毛泽东早年创作的诗词以及“文革”期间创作的诗词则不予考虑。受大学英语教材分为精读本和泛读本的影响,我认为校本课程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决定在20首精读诗词之外,再选编几首毛诗作为泛读的内容。不过,我不想把精读诗词和泛读诗词截然分开,而是根据一定的内在联系,将泛读诗词缀在相关的精读诗词之后。我选择泛读诗词的标准有:第一,泛读诗词与精读诗词在内容上或者题材、类型上有联系,例如《念奴娇·井冈山》与《水调歌头·井冈山》,《虞美人·枕上》与《贺新郎·别友》,《五言诗·井》、《七绝·咏蛙》与《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与《念奴娇·鸟儿问答》……就属于此类关系。第二,泛读诗词与精读诗词在词牌上相同,例如,毛泽东在其人生失意时曾先后填了两首《菩萨蛮》(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和1933年《菩萨蛮·大柏地》),我将后一首纳入精读部分,而将前一首缀在其后作为泛读篇目,并且通过比较这两首《菩萨蛮》,揭示了毛泽东在斗争中不断成熟的客观事实,进而告诉读者英雄是在斗争中锻炼成长的道理。再如,毛泽东于1931年春、夏连填了两首《渔家傲》(《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我将前一首作为精读,将后一首作为泛读。第三,泛读诗词与精读诗词在人物事物上沾边,例如,毛泽东与柳亚子、郭沫若分别有3首和2首和诗,我都分别将其中的一首作为精读,将其余的一、二首作为泛读;再如,毛泽东写了两首有关庐山的诗,即《七律·登庐山》和那首与江青有关的著名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我将前一首作为精读,将后一首作为泛读。这样,我又将11首毛诗纳入了我的教材,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对于选编的11首作为泛读的毛诗,我没有一刀切,而是加以区别对待:有的只是将诗词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有的除呈现诗词的内容外,还做了简单的解读,如《五言诗·井》和《七绝·咏蛙》;,还有的则加以较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如《虞美人·枕上》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当然,由于水平不高加之时间所限,我的谋篇布局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将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收入了我的教材中,违反了自定的第一条原则;第二,所选诗词的结构不够合理。例如,20首精读诗词中,毛泽东创作于解放前的诗词仅选了7首;其创作于5060年代的诗词多达13首;再如,七律太多(仅在精读中就选了5首或者说6首七律,因为有一首《七律二首·送瘟神》),而五律、七古则一篇未选;政治诗选的太多,而毛泽东在其他一些方面的代表作——如其青春诗的代表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悼亡诗的代表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未被选入我的教材;毛泽东在长征开始前夕和长征后期创作了两首清新隽永、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清平乐》(《清平乐·会昌》和《清平乐·六盘山》),应该将其中的一首选入精读,另一首选入泛读,但遗憾的是,一首也未被我选入教材……

再次,我在教材体例的确定、参考书的选择、文稿的统筹协调以及文字的锤炼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工夫。

受到天天摆弄的政治教材中既有宋体的正文段又有楷体的小栏目以及精美的插图的影响,我认为自己所编的教材也应如此。我的教材中不仅有常见的诗词内容、注释、背景、赏析,还有不常见的“名家评毛诗”或者“诗人自评”、“毛诗趣话”等具有趣味性的起着锦上添花作用的小栏目,并且我将诗词内容、注释、背景、赏析、“名家评毛诗”或者“诗人自评”以及“拓展阅读”(即泛读诗词)作为宋体的正文段(其中,诗词内容以宋体四号字加粗的形式呈现,其余的部分则以小四号字不加粗的形式呈现),而将“毛诗趣话”的内容以楷体字的形式呈现。

当时我手头拥有的五本参考书籍各有优缺点:张校长借给的那本《毛泽东诗词鉴赏》收录了众多名师大家、文坛巨擘所写的赏析评鉴毛泽东不同篇目诗词的文章,其文辞华美、意境开阔,篇篇都高大上,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但是,由于是不同作者所写,文风差异较大而且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教材的主体部分——“赏析”部分没有采用这本书上的内容,但是,“名家评毛诗”和“毛诗趣话”等栏目多处采用该书观点、吸收其内容。由刘林林和代芳编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和由胡忆肖胡兴武畅清三人编著、武汉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白话全译》侧重于对诗词内容进行解释赏析评价,而且诸篇文风基本一致,虽然学术价值和专业水准远不及《毛泽东诗词鉴赏》,但是更适宜于作为教材内容。两书相比,前者质量更高,而且还具有后者所没有的背景,所以,我决定将前者作为编写“注释”和“背景”部分的主要参考书。由陈绍伟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辞典》可谓毛泽东诗词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毛泽东诗词的方方面面,虽然对毛泽东诗词介绍赏析所用文字量较少,但是见解深刻独特,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能够实事求是地指出毛泽东部分诗词中的瑕疵,甚至对于个别篇目是否为毛泽东所著也有根有据地提出了质疑,因此,该书的不少内容被我纳入“名家评毛诗”和“毛诗趣话”等栏目中。罗胸怀著、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传奇》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文风、通俗的文字讲述了毛泽东创作一些诗词的故事,对于加深理解毛诗的内容特别是写作背景大有裨益,我在“背景”部分和“毛诗趣话”等栏目采用了该书的部分内容。

由于采用多部书籍的内容,因此,我的教材存在风格不统一甚至观点打架的问题,因此,我必须统筹协调教材的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观点,努力使之都成为我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反复权衡取舍、不断打磨推敲,仔细润滑磨合。为了确定《七律·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一联诗句的准确意思,我甚至参考了文革时期大连海校造反派所编《毛主席诗词》一书中的观点。由于水平不高加之时间所限,该书风格不统一、观点打架的问题未完全解决。

最后,我在教材的排版、插图、校对等方面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

编著这本教材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了高标准、提出了严要求:这本书必须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尽量减少错别字,总之,要给阅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而要达到自定的标准,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我甚至要求在这本教材中不能出现两课共享一页的现象。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却颇不容易——我采用插图片、增加栏目或者忍痛删除栏目、增写或者缩写原文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完美主义者的我是不能容忍自己编著的书中出现较多错别字的,因此,我对于这本教材进行了多轮的校对。每敲上一段就马上回身校对一遍,全书完稿后又认真校对了一遍,2013年参加比赛前又打印出来仔细校对了一遍。

 

编著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花费我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牺牲了整个寒假的闲暇和休息,但是,它又使我得到了那么多——我不仅因此得到了市一等奖的荣誉以及学校给予的物质奖励,而且提高了搜集整合加工材料的能力、文字阅读和诗词鉴赏的能力,激发了诗词创作的热情,丰富了业余生活,充实了头脑,陶冶了情操……

感谢学校布置的任务!感谢这次难忘的经历!在加满油、充足电之后,我会继续前进的

 

                                            

                                             2017714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