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升学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招生升学

中考独家指导~帮你总结中考填报志愿的6个误区,必看!

时间:2017-06-14 6:53:38  发布人:  点击:2864次

 

    11日开始,中考网报志愿就开始了,

    这两天在我校高中咨询群里,看到了不少家长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原则还存在明显的误区。

    在此,帮大家梳理和解惑一下!


误区1:担心总分够了,语文小分不够

    在各高中的中招服务群里,总有一些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语文小分不够。

   【正解】语文小分只对某重点高中录取统招最后一名学生时才有用,比如某高中当年统招录取分数线是610分,而总分610分的学生有两个甚至更多,那么最终如果只能录取一个,就看谁的语文小分高了。


误区2:只看分数,不看排名

    部分家长,仅仅拿着自己孩子一模、二模的分数直接与去年、前年录取分数线比较,确定报考学校,这是完全错误的。

   【正解】真正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因素是“排名”,包括在学校里的排名,以及在全市的排名。


误区3:没参加特长生加试,也想走特长生录取的方式

    这两天已经开始填报志愿了,有些家长仍然在群里问关于特长生的事儿,真是有点让人不解,现在哪是关注这个的时候啊?!

    【正解】中考招收特长生,必须是提前参加相关高中的特长加试,并获得特长生降分资格(特长生名单公示已于5月底完事儿)。没参加之前的加试或者加试没通过是不享受这一政策的。而且,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特长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了,政策规定:经特长生测试并认定具有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在统招生“平行志愿A”栏内填报具有特长生资格的学校志愿,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特长生录取资格。


误区4:想上哪所学校,就一报到底

    有的考生一门心思想去某高中,其他的都看不上眼,于是打算采取这样的方式。

   【正解】所谓“一报到底”,通常指看好一所学校,统招一报它,指标报它,统调一也报它。说实话,这种报考方式风险较大,很容易落榜,考生要做好思想准备。一般来说,考生应协调好“统二、统三”与“指标到校”的关系。


误区5:听信江湖传言,一味地认准一模或二模成绩

    江湖上有个说法,一模成绩比较准(较二模),一些老师私下也这么说,还有的家长认为二模离中考近,二模应该准,于是这些家长便认准了一模成绩或二模成绩,打算以此为参考报考。

    【正解】其实,所谓一模参考价值大还是二模参考价值大,谁准不准,这都是相对的。一般情况下,一模二模成绩如果差距不大,可以同时参考;如果差距较大,单纯参考哪一个都不科学,需要看一下初三以来几次大考的排名,平时的成绩更接近哪一个,就参考哪一个报,如果整体波动较大,建议取中间值。


误区6:太把网报系统里的本初中考生报考情况当回事儿

    眼下,中考志愿网报系统已开通,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随时查阅你所在初中学校考生报考各高中指标的人数。不少家长打算参考它来调整自己孩子的报考。

    【正解】教育局开这个功能大体是为了平衡各高中的指标,以免扎堆儿。是为家长们服务的。然而,网上填报之后,考生只在家里报考,初中学校掌握不了每个考生的报考情况——以前在学校报考时,学校可以掌握情况,如果哪个高中指标报多了,就找个别学生调整一下。以防止自己学校的指标浪费了。

    但是,现在看来,很多不太明白报考规则的家长拿到这个数据后,除了吓唬自己以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说实话,部分家长耍心眼,在预报的时候,填写假信息,故意想迷惑其他人(视其他人为竞争对手),你说这数据,还能信它多少?!

    这里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的考生报24中,他本身是统招就能走的选手,但他的指标志愿栏肯定也不能空着啊,也得填上,实际他是不占这个名额;反过来,有的考生成绩原本够不着好一点的重点高中,主要目标集中在校内服从、统调走靠后点的重点高中,但也在指标栏里填了较高的重点高中志愿,那这种情况下,他的指标志愿基本上也是废的,也占不上名额。

    以上可以看出,网报系统里面的这个数据了水分太大。个人感觉,适当看一看,别太认真了。

 

【供稿  赵福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