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午荷文学社刚成立不久,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示在学生面前,文学社的活动尤为重要。我校一直提倡发展学生的特长,并将“普通高级中学特色学校研究专项”作为一项课题来申报。文学社组织的活动绝不应该再是演讲比赛或者朗诵会一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调动社员的文学创造性,让他们将视线投向广阔的艺术世界,关注经典,体会人生,感悟生活,将语文的领域逐步拓宽,更好的利用和消化课程资源。本着这一宗旨,我设想要做一期谈话类的活动,使学生从课堂里跳出来,走近经典,走进生活,感受文化。这当然也是我们策划社团活动的重要指导之一。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查这次活动提案的可施行度。采用小范围调查可以提高效率,“即经济有实惠”。我先和文学社其他指导老师(刘宏禹、李海晶、刘丽丽)商量,记得当时刘老师很兴奋,认为完全可以来施行。接着又和文学社的负责人(彭石梦)来谈一下我的构想。让其找一些社团骨干商讨一下,反馈是学生兴趣较浓,可以试一试。于是,文学社六月份谈经典座谈类活动开始酝酿。
接着我们文学社团队就针对活动内容来进行商讨。如何来确定本期活动的主题呢?我们确定的方向是感受经典,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或是音乐作品,或是美术作品等,是经典都可以坐下来和大家来交流。采取成员自愿报名,指导老师指导,重点定位在关于作品的独家解读,绝对原创。后来确定下面作品作为这次活动主要谈论内容,它们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吸血鬼题材小说《暮光之城》、经典老电影《卡萨布兰卡》、中国古代四大谴责小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日本动漫音乐作品《鸟之诗》。
内容确定了,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主持人和一位同学在台上的“两位一体”的方式,大家都觉得过于单调,而且内容谈得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老师的点拨,让此次活动能给广大同学以深刻的启示,我们又尝试主持人、学生和老师的“三位一体”方式,参加对作品的讨论,觉得要好得多。还要考虑到台下同学的参与问题,以点带面,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个讨论的氛围,真正地让我们从中有思想的碰撞。于是最终我们确定用主持人、学生和老师的“三位一体”加“台下同学互动”的方式。为了实现有思想的碰撞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还要宣传活动的内容,让同学有所准备。文学社骨干成员美术生曲琳负责海报宣传工作。海报内容包括:活动的内容、参加人员、地点、报名方式等。
我们的点睛之笔“开头和结尾”还需要在进一步的商讨。开场我建议是两个主持人从两面上场,可以采用对话式。主持人彭石梦和尼妮都写了一套开场白,都认为自己的可行。于是我们建议二人按不同方案练习一遍,大家来选择一下哪个更好,更合适。最终决定两人从两边上,中和两人的意见。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场效的问题。为了大家都能参与其中,我们设置了投票箱,要求与会成员选出最喜欢的嘉宾和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便于我们以后改进。还需要试好音响设备,写好黑板活动主题,选择好背景音乐。结尾时我们还邀请了校艺术节的同学们为我们本次活动献艺。
“光与影 声与色 青春纪念册”活动策划周密,确保了活动正常有序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