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鹏
胡世民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家长、老师喜爱和尊重的老师。他的课堂永远都是那么生动,那么充满激情,那么吸引学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他的报告当中,胡老师主要就备课这一重要环节展开叙述。他总是把备课作为每个工作日中头等重要大事,竭尽全力将自己的课备得更好一些,更充分一些。他的报告令我深有感触,我要好好的学习。
首先,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所用教材
每堂课前,胡老师都在研读教材上下一番功夫。他认为要搞好教学,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老老实实地先做各种教材(含《课程标准》、高考纲要、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可其他教辅材料……)的小学生。尤其提到认真阅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此课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以及高考纲要中就此内容设置的考点,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关于这一点,我做得远远不够。平时备课时,虽然也通读教科书的单元、科、框、目的题目和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提纲,也看一些教辅材料、参考书等,但《课程标准》利用率不高,甚至长时间放在角落里睡觉。英语选修6、7、8教科书中的单词量实在很大,有一些是大纲中不考的,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大家讨论确定将一些词汇去掉,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我个人对于课程标准未作任何其他用途。英语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教师应认真通读各年级英语基础课程教材,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尤其要反复熟读自己任教年级的教科书,对教材中的每个知识要点、每个句子乃至每个单词都应了然于胸,并且应当善于发现、研究、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材钻深钻透,进而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
其次,备学生——吃透学生
每堂课的课前课后,胡老师都会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下一番功夫。胡老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还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备学生的兴奋点、备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是我平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是师生间的共同活动。只有师生配合协调,才能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做较多的了解。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如何.以及学生的心理,家庭等情况,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总之,要明确学生接受其教学内容需要哪些条件。另外,胡老师课前课后都会和学生交谈,及时地反馈教学成果,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或批评或鼓劲,或指导或督促。这是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极好办法,因此我也会主动接近学生,正确的对待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认真修正自己的思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最后,备方法——精雕细琢每个细节,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在教学预演上下一番精细功夫。他在讲《文化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设计了一个课堂学生活动环节——现场演讲《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胡老师在课前亲笔写下了一篇演讲稿——《我爱毛泽东诗词》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沉闷也烟消云散了,更让学生领略了教师的风采,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这正是我平时备课当中所缺少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多次试验,细心揣摸,精心设计,不端修改,才能产生。要达到这种效果,我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斟字酌句、反复推敲。时刻记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记得在那里读过这样一句话:“既然工作占据了你生命中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那就像恋爱一样热爱它吧”我也要用这样一句话时刻提醒自己:“既然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那就像对待三餐一样认真地准备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