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光
通过学习胡世民的文章“我是如何备课的”从中受益匪浅,也很受教育。充分感受到了他那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更羡慕他的博学多才。
下面通过学习谈谈我应如何备课:
体育课的授课方式较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构成了体育课固有的特点。上体育课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动”,在“动”中实现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影响学生动的因素,又涉及教材的设计选用,场地的布置与安排,教法的实施及负荷的控制。所有这些必须与动的主体—学生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而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钻研大纲,深悟教材
大纲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大纲内设置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和较强的科学性。大纲规定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可接受的。一堂课的教材完成与否,不仅涉及以前的教材,而且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因此,钻研大纲,深悟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2、 研究学生,考虑环境,负荷合理
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动的载体。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因此教材的安排,教法的实施,一定要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支配,求胜好强的满足,具有很大的动机作用。所以,在教材的组织安排上,要考虑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教材,不同利用,或同一教材,不同利用,其负荷时不同的。人体在课堂中不同时期对负荷的承受差异,以及同一时期不同人体对同一负荷的承受差异,都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好的结果有利于上课,不好的结果阻碍上课。所以,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 放手学生,自行组织
现代教学,尤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堂课的好坏,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自主性和组织性上。如果学生上课是情愿的,积极的、有序的则恰恰反映出与教师的协同式密切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一味的听任老师摆布,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和现代的教育思想相矛盾的。放手学生,并非不管,而是管而不束,任用而不放任。如果学生在课中感到心理能够满足,感到自己有用,按照老师和同学所需,体验到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在课堂上一定是心情舒畅的。
总之,切实上好一堂体育课,只有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切实感到不仅生理、心理而且在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上都是满足的、快乐的,则才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