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感谢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论坛活动,使我们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很多教书育人的好经验,受益匪浅。就在上学期的期末教师论坛活动中,听了我校的教师楷模——胡世民老师的《我是如何备课的》的经验报告后,对自己有很大的触动。课前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这一基础打不好,势必不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听过胡老师的报告后,我在假期又把他的报告反复认真地读了两遍,从中学习到很多备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很是值得借鉴。
一、 研读教材
做各种教材包括《课程标准》、高考纲要、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和其他教辅材料等的研读工作。做法程序:
1、大致了解一下即将要上的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
2、认真阅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此课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以及高考纲要中就此课内容设置的考点,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借助教学参考书,逐字逐句地反复阅读教科书,直至将教科书搞通搞懂搞熟为止。
4、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相关的拓展性、延伸性的材料,以丰富教学素材。
5、仔细阅读练习册和其他教辅材料,并亲自动笔解答其中的习题。发现重要考点,抓住命题规律,准确总结做题方法,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6、在课堂中,尽量引用典型事例,生动形象,还要言简意赅,最好是一句话就传神到位。
二、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和认真书写教案
在研读各种材料、占有大量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聚精会神地构思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1、根据《课程标准》、高考纲要、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教科书上的知识体系,参考教学参考书,联系社会热点,结合相关试题特别是高考题,认真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的思路,反复推敲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借鉴教学参考书,又绝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环境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适当改变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突出教学重点。
2、根据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精选教学实例,精心设计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活动,仔细琢磨启发、引导学生的过程和方法。
3、将头脑中的想法认真地写在教案中,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准备好“脚本”。不能认为教案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各种教材消化后再加工的产物,是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托。
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课时必须备学生——备学生的原有知识固定点、备学生的兴奋点、备学生的思维特点等。
2、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谈,或批评或鼓劲,或指导或督促,
3、经常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以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情况。
4、重视研究学校搞的教学相长中反馈出的信息,并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认真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们的实际、让他们满意。
四、课前教学预演
1、在这一过程中,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争使之更加精准易懂并富有感染力。
2、精心雕琢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力争使知识间的过渡更加自然、例子举得更加精当、问题设计得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课堂活动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胡老师是教政治学科,我教生物学科,生物学科兼有文理性质,虽然我们所教学科不同,但教学方法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过去自己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胡老师的备课做法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加以恰当应用。除此之外,根据我自己的教学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分层次教学
我今年教高二年级的一个小班和两个平行班,每周5课时,共15节课,除去上课之外,课后的批改量和辅导量加大,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这就需要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备课环节,反而更要精心、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尽量使学生当堂课消化知识,减少疑问,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小班做到适当拓展知识,加深难度,精选习题,与高考接轨。在平行班适当降低知识难度,首先注重基础教学,然后适当加深难度。尽自己最大努力使每个班的学生“吃得饱,消化好,吸收多”。
二、 不依赖多媒体,力求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但我认为在学生初学教科书阶段,只有恰到好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不能过分依赖于它,否则幻灯片一片一片闪过去,在课堂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记录笔记,结果对知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主要还是要以黑板书写主要内容,学生会记忆深刻。
歌德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从教十几年来,每天面对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也会偶尔滋生出些许的厌烦。但我想,只要我们以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负责的责任心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我们就一定能从备好每一篇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批改中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也一定会在学生今天的快乐中快乐自己,在学生明天的幸福中幸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