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改革

【学术二中】ACE高效课堂模式探索系列1——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时间:2015-10-27 9:19:21  发布人:  点击:6051次

 前言(教务处赵丽芳主任):我校高一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结束后,教务处组织了一次成绩分析会暨教学工作阶段总结会。会上,教务处邀请了几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黄淑荣老师作为高一年级最具经验的班主任,介绍了小组式班级结构的管理经验;张广云老师分享了我校ACE高效课堂模式下物理学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的做法;孙戈老师则从ACE高效课堂的设计入手,讲了自己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策略从而实现高效的。让我们逐一了解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张广云,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辽宁省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班主任;大连市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中山区优秀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市观摩课获得好评教育信条: 不能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

 

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张广云

物理这个学科很招人烦,学也学不会,考也考不高,其实好多人对物理存在错误的看法,尤其一些班主任在高三的时候误导学生放弃物理,这样做会害了学生,近十年以来物理的难度逐年在降低,物理的得分还是不错的。

物理的学习是会的不难,难的不会,经常会有学生说老师这个题前几天才讲的,和那个差不多,这是不会的学生觉得天天做新题,物理的思维很重要,关键在于引导,物理题不是做一道而是做一类,学案和以前的练习册比起来就方便多了,上习题课时,如果使用练习册,讲题归类就得跳着讲,而且想把题型讲全,一本练习册根本不够,而学案是我们自己编写的,在编写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导学案的编写本着以下几条原则:

1、 研读课标、教材

所有的高考题都源于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教材时就可以回答上来,但是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不一定能总结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案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几次研读教材后,能够总结出来。另外,教材的课后题编入学案,加强对概念、规律的进一步理解,还有就是教材中有说一说,做一做,阅读材料,物理思想在教材的小字部分,在学生预习时很容易被忽略,学案里提出后,学生才会注意到这一部分,才能做到全面阅读教材。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具体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2、 认真研读考纲、考点

考纲上没有的知识点学案上不出现,历年高考考的频繁的知识点在学案上就多出现,每涉及到这样的知识点是就在考纲上加以这样的例题,如图像问题,每年高考必考,每年高考都会有好多题设计图像,所以在平时设计学案时,每讲一个公式或者中间结论,对应的后面加一道公式推导,配以图像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总结规律。

3、 建模思想贯穿到底

编写学案注重建模的过程,如平面、斜面、竖直面、曲面等等,如何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列方程,每个模型,每次归纳到位,有三次够了。学案编制时及时总结,并且比较集中,而练习册太混乱,每次想归纳总结都得自己去挑,并且一本练习册不够。再如一绳系一小球模型,平衡时有,牛顿定律有,电磁场还会有,每涉及到力学时就把这个模型编写在学案中,唯一的不同点在受力越来越多,但解题思想不变,好的学生这样的模型归纳一两次就够了。

4、 题型归纳要细化

物理题不归类,做完一道是一道的,最后学生形不成一个系统,脑子里一片混乱,如同浆糊,学生不会归类,我们用学案帮助他归类,形成一个模式后学生逐渐对物理的学习就走上了正轨。

如:牛顿运动定律,上过高中的人都会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但是会用的人又有多少呢,牛顿定律的研究对象就够复杂的,一个物体、两个物体、系统,还有状态的变化,瞬时的、动态的等等,所以归类很重要,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就是一个月的习题,这些习题如果就按照练习册讲,学生想形成一个系统的解题思想会难一些,而我们的学案在我们编制的过程中就已经将习题分好类,分成了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瞬时、动态、连接体、传送带、临界、超重失重等。这些类型会延续到曲线运动、动能定理,电磁场。

总之物理的学习是一个思维过程的培养,短时间是困难的,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过程,但如果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习物理也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