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二中】教师培训体会系列2——读书 思考 热爱
时间:2015-10-23 17:23:15 发布人: 点击:6717次
《读书 思考 热爱》
作者:李海晶老师
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而作为教师,我们的发展不仅关乎自己,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就必须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刚刚结束的为期两天的“十二五”集中培训,我们聆听了五位专家从不同层面进行的专业引领。仔细回味,提升虽小但感悟颇深。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那我们如何才能靠着一本书,一支笔,三尺讲台,来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实现精神与精神的交流,完成对生命意义的诠释与引导呢?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唯有成为一名被家长认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才能完成作为教师的使命,才能薪尽火传完成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于是,专业成长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从这些方面来提升自己,让课堂更精彩,更有吸引力,才能更有人格魅力,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因为“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广泛阅读中小学教科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理解学习内容,并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其次还要阅读优秀的教育刊物,这可以让我们向同行学习经验,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并会推动我们对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此外,还应该阅读一些能够滋养心灵、湿润生命、感悟哲理、启迪人生的书,这些文质兼美、情理并重的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可以让我们变得充分而有内涵,丰富而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情趣的语文老师。
“人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苇草。”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能力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能力不仅是教学能力,还有研究教学的能力。现代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再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而应该是有专长、懂科研、能交流的专家型学术传播者。为了达了这个目标,我们不仅要参加校本研训,还要尽量做规划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正如“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一样,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也绝不可能在对立中完成。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生活;其次要有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热爱学生,用心去关爱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在正能量的感染下,来完成语文的学习,来感受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专业而博学,严正而宽容,单纯又执著,真诚又练达。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任务,才能渴望造就更多有理想的青年。